金城“大屏” 屏幕越快 背后的秘密越快

日期: 栏目:重庆新闻 浏览:3 评论:0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程玮如

1月20日早上6点,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下沉干部、志愿者准时到达,天津开启了全市第四个“大银幕”。与它们一起,还有“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它是实时数据处理的“核心中心”,也是多个大屏幕中的“总指挥部”,在采集、传递、验收、检测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高效、协调的作用。

“在一栋楼的居民完成通知之前,一些居民已经完成了检查。”东海龙江里社区网格员张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每一次都比对方更快更短,这不仅是工作人员给检查居民的直观感受,也有真实数据的支撑。

金城“大屏” 屏幕越快 背后的秘密越快

据统计,与第三筛每分钟3.94万次峰值采样相比,第四筛峰值增加到4.35万次,1000万次以上采样时间缩短到4个半小时。对于拥有12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天津来说,这意味着大部分检查点可以在一个上午内完成主要检查任务。

城市的“大屏”越来越快。一方面得益于基层动员和组织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依赖于科技的加持和技术团队的维护。两者之间的纽带是“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从“我扫二维码”到“你扫身份证”

1月11日,天津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李磊接到天津市第二轮核酸筛查信息平台建设的紧急任务,将于1月12日中午12时启动。

天津市委、市政府要求新平台不仅要做到“少人操作、有序不间断建档”,还要做到24小时内上线。

很快,一个30到40人的技术团队迅速成立。

“现在搭建全新的平台已经来不及了。随着日常技术积累,团队选择直接在相对成熟的系统上进行改造。”李磊回忆道。

11日凌晨至12日凌晨3点,技术团队完成了服务器部署、虚拟机配置、基础环境建设、软件部署等环节。12日早上6点,新系统“整装待发”,接受了新一轮全市筛查的考验。

不少市民还发现,从全民“二次筛查”开始,不需要扫码或预约登记,只需在核酸检测入口处,信息采集员扫描身份证即可轻松完成信息登记。

金城“大屏” 屏幕越快 背后的秘密越快

正是这个从“我扫二维码”到“你扫身份证”的小流程变化,让新系统“跑”得更快。

“这种模式的改变,其实就是我们思维的改变。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时,它突然变得清晰起来。”李磊告诉记者,“1000多万人同时涌入平台,服务器的压力太大了。通过新模式,1200多万市民的扫码已经减少到6.4万员工一次扫证。这两个数字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这样服务器运行更稳定,系统‘跑’得更快,负担更小,大大缩短了市民的等待时间。”

11日晚23时,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副高级工程师鲁静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对基层干部进行应急培训,参加视频培训人数达2万余人。

“我们在这里受到控制,我们已经做了7次核酸。信息录入相对顺畅。即使是没有身份证的孩子,也可以手动输入身份证号码。”负责梅江街道渝水花园检测点信息采集的天津市实验中学下沉干部刘威葳说。

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时刻保持警醒

1月20日下午,全市第四次筛查工作继续进行。天津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李磊指着屏幕上的图形,忍不住说:“图形真有规律。”

在这张图标里,有4道曲线,分别代表着大筛工作中采集、送检、接收、检测四大环节的实时进展。

金城“大屏” 屏幕越快 背后的秘密越快

只有当四道曲线斜率基本一致时,曲线图才会呈现出这样规整的形状。“这意味着四个环节配合默契,第四次大筛正在井然有序、毫无延迟地进行着。”李磊欣慰地说。

记者在新系统所在地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办公室里看到,这样实时显示的大屏幕一共有三块。

金城“大屏” 屏幕越快 背后的秘密越快

“从信息录入系统中开始,一条条个人信息、一管管咽拭子、一箱箱样本都会以数据的形式汇入平台的信息池中,数据流就辗转流通在采、送、接、检的四大环节中。”李磊说,而通过“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个环节的运转,全市大筛状况也会实时显示在这三块大屏幕上。

这些重要的数据,不仅可以让筛查提速,还可以为大筛工作的优化提供各种参考。

在梅江街中心小学检测点担任贴转运码和试管封箱工作的党员志愿者邢洁介绍:“20日上午,我们大概进行了十次转运。一开始人数较少时,六个管封一箱,再转运。后来人数较多时,我们接到指令,十个管封一箱,基本保证在检测完毕后以最快的速度打包、装箱、贴码、送检。”

“哪里需要增减点位,哪里有环节不畅,通过数据都能看出来。”团队指挥协调组的成员、天津市委网信办信息化处处长李翔,负责多维度统计数据,用数据评估全市大筛的工作情况。

每天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丝毫不影响李翔的警醒。他翻看着电脑上的一张张报表对记者说,有的检测点,采集数远高于送样数,这说明这个采集点“采快送慢”,出现了“肠梗阻”,后续环节都会受影响,这样的情况一经发现,一线检测点会立刻收到提醒。

让数据变得更有温度

三筛过后的两天时间里,团队又上线了“核酸检测筛查采集信息查询平台”功能,这是为了修复因系统误读个人信息导致的检测结果无法查询的现象。

尽管大筛中的信息录入功能已经十分强大,但是采集信息使用的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仍存在一些无法避免差错率,其中汉字识别误差约3%,数字识别误差低于1%。而常规的查询系统需要采用姓名+身份证号的双因子认证,这样就导致一些人不能及时查询到核酸检测结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磊带领着技术团队升级了这个功能。新功能采用单因子认证,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就可以查到最近一次的核酸检测时间和核酸检测点位,这些参检信息可以间接证明查询人员的安全性。

金城“大屏” 屏幕越快 背后的秘密越快

“如果身份证号和姓名的信息同时扫描错误,我们还设置了人工查询按键。”李磊说,这个功能的上线,将因系统的结构性错误而对居民生活造成不便的问题降到了最低。

除了一些便民功能的提升,技术团队又针对基层组织和社区研发了研发了用数据检索漏检人员的新功能。

东海街龙江里社区网格员张馨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个新功能为基层工作带来的便利。

“中午的时候,我们就拿到了社区里还没进行第四次筛查人员名单,之前我们只能挨家挨户的敲门去问,这样不仅节省了我们大量的精力,还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张馨说。

李磊介绍,新功能可以将各区的人口信息直接与系统数据进行比对,能帮助基层工作人员快速掌握本点状况,查缺补漏,为全市人员“应检尽检”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

“全场景核酸检测信息系统”中的图表与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是大筛中每一个环节的回荡,是所有人各司其职下的共同奋斗。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陈曦、程玮如 摄

编辑:王宇

审核:朱丽

终审:何屹

标签: 李磊  核酸检测  天津  天津市委网信办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