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外需贡献量结构转变,东南亚联盟的高贡献更多由基数导致.5月份新出口订单PMI大幅回升,表明海外订单较上月有所回升。从我国出口商品国别结构来看,欧盟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主要出口项目中占比最高,此轮出口分项与欧盟和东南亚国家占比较大的分项一致。从国家来看,5月份外部需求对出口的贡献发生了变化,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在5月份取代美国成为主要贡献者。原因是去年同期的环比变化压低了基数,抬高了东盟的同比出口,进而推高了其对中国出口的高贡献。
此轮汇率贬值对出口的提振效果并不大.5月份以来,美元对人民币快速贬值至6.7左右,目前仍在6.6-6.7重庆潼南区新闻网附近徘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重重壁垒,可能会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过,反映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仍强于去年5月的指数表现。即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对一篮子货币走强,削弱了贬值对出口同比增速的提振作用。我们认为此轮出口的高增长更多的是疫情扰动后的反弹效应。
出口的高景气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可关注后续汇率对出口的扰动.出口同比增速超预期反弹,是产业链修复后的反弹效应。我们认为随后的高出口增长率是不可持续的。一是外需减弱,出口继续下滑的大方向不变。5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小幅回升,略有回暖,但幅度不够,预计不会影响整体PMI下滑趋势。第二,东盟的高贡献是基数低造成的,后来基数提高了。可以看出,去年6月份基数提高,5月份的高贡献不可持续。在出口增长率的后续变化中,下降的斜率可能会受到汇率的干扰。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将成为年内出口变动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因此应更加关注后续的汇率走势。
风险因素:疫情再度反弹,海外经济超预期下行。
来源:信达证券宏观解运良团队;原标题为《出口一次性修复,不具备可持续性》。
来源为重庆新闻网的作品,均为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