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多,新一轮国家药品采购终于到来。
今天(6月2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2-1)》(以下简称《文件》)。至此,第七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正式拉开帷幕。
事实上,此次采集的相关药品的信息填报早在2月中旬就开始了。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次收集到的正式文件一般会在一个月后发布。但由于上海的疫情,这次采集进度有所延迟,从医疗机构上报到正式文件下发的时间间隔在4个月以上。
2018年底以来,国家医保局共开展了6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其中,第一批25个品种分两轮采集,先在“47”城市进行,然后推广到全国;第六批为胰岛素专项征集,也是国家征集首次扩展到生物药领域。
根据《文件》,第七批药品集采共涉及61个品种,从数量看,仅次于第五批集采(62个品种)。
同时,根据相关统计,预计参展企业将超过200家。其中,过评企业达到10家以上的品种则有10多个,最具竞争力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涉及因此此次集采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约30家超评企业
此外,国家集中采购从第四批开始探索注射剂集中采购。与化学药物相比,注射剂的国内市场容量相对更大。随着注射剂评价的不断深入,收录的注射剂逐渐增多。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本次采集的61个品种中,注射剂有29个,占总数的近一半。
在这个集合中,市场规模超过10亿的大品种数量也很多。据行业媒体统计,市场规模排名前10位的品种包括奥美拉唑、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硝苯地平、奥曲肽、伊立替康、美托洛尔、帕洛诺司琼、唑来膦酸和霉酚酸酯。
规则方面,如首年约定采购量、采购周期以及入围企业数量等的确定,此次集采与此前大体一致。不过,可以看到的是,与此前相比,这一次集采在规则的设置上会更加完善,核心是“堵漏洞”。
比如在关键的“确定入选企业的标准”中,如果之前入围企业的报价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有资格入选。但是这次,拟中选规则有了进一步的细化,被分为两种场景。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称,“对于竞争格局小的品种(即竞标厂家少,但中选企业数量多的品种)来说,新的拟中选规则可能会增加相关企业的中标难度,降低企业‘围标重庆渝中区新闻网’可能性。”
同时,根据《文件》,在业绩期间,中选企业应确保持续拥有中选药品的国内有效注册批件,否则视为放弃中选资格。
上述“这项规定在此前也是没有的,即要求中标企业不得转让批文。也就是说,中选后不许更换厂家,而之前曾有这样的先例。”内部人士也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据其称,此外, 《文件》 “11.4和11.5”两项,同属新增,“目的是堵住了关联企业的漏洞”。
据《文件》报道,7月12日将进行第七批国采招标,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信息公开方式为线下或线上直播。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