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的618突然很难闻?四个理由告诉你

日期: 栏目:娱乐资讯 浏览:3 评论:0
电子商务的兴起催生了两个重要的购物狂欢节,一个是“双十一”,一个是“618”。这两个节日也是大部分线上品牌不是半年开业,而是半年开业的关键节点。不知不觉,这两个手抓节已经走过了十几年,我们看到每年的数据都在稳步攀升,一度几秒突破一个小目标。然而今年的618似乎很冷清。

为什么今年����������������的618突然很难闻?四个理由告诉你

冷清的时候网上基本没有宣传。当然,最近的大新闻太多了,唐山事件引发的舆论,003航母下水带来的激情,还有最近几个月的反复爆发。618购物节和这些比起来就有些微不足道了,以至于今天是6月19日,想起来好像错过了这一波剁手。有人说今年的618是历年最冷的一年。还有人说不仅是618,今年的双十一也不乐观。

为什么今年����������������的618突然很难闻?四个理由告诉你

搜索一下JD。COM的618战绩相当亮眼,销售额3793亿,但上面有一点小字,叫“JD。COM 618累计订单金额”。这个累计多少天了?根据JD.COM的公开信息,此轮618活动从5月21日开始预售,相当于差不多一个月的功夫。

当然,我不知道2021年JD.COM的网上交易总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实物电商交易总额为10.8万亿元,月均交易额仅为9000亿元。目前,除了JD.COM发布的618记录,淘宝、天猫、拼多多等还没有公布任何具体数据,所以不知道他们会给多大的惊喜。

为什么今年����������������的618突然很难闻?四个理由告诉你

不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大家都在玩数字的概念。618只是一个代号,并不意味着在618这一天,它的周期从一天变成了一个月。那么,这样的统计数据无非是比平均水平高出很多,但也不会太让人吃惊。毕竟现在电商渠道已经创造了自己的淡季。618和双十一是电商的两个旺季,大部分品牌都在为这两个旺季做一年的准备。

至于为什么今年的618没能引起媒体的狂欢,似乎也没能引起消费者的狂欢。笔者分析大概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最近的事情太多,大众的注意力不在这里。

2022年是多事之秋,从飞机失事到上海疫情,从唐山之夜到航母下水,从俄乌冲突到神舟飞天,无一不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所以对618购物节的关注自然很少。

二是疫情持续,消费水平低。

笔者所在的上海,是当前疫情的核心区。从四月到六月,我在家工作���������������了两个月。作为一个从事销售行业的人,社会扰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我看到身边很多人因为疫情失业,房贷断供。6月初解封的时候,我租住的小区有很多人在小区群里转发转租信息,转卖各种生活用品。当被问到“他们回去了还会回来吗?”大家的回答都是“不回来了。”

为什么今年����������������的618突然很难闻?四个理由告诉你

上海已停牌两个月。影响大吗?真的很大。其实隔离期间,我最担心的不是有没有材料,会不会扣工资,而是公司能不能坚持下去。我想沉默中心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未来可期吗?没人知道。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谁会迫不及待地去疯狂购物呢?

第三,电商渠道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不再新鲜。

="one-p">618、双十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引流,毕竟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一定的接受时间,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商俨然成为大家消费的一个核心渠道,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万亿,电商达到10.8万亿,占据了近四分之一,如果缩小一下年龄区间的话,在年轻群体中占比会更高。

当电商渠道发展成为消费的主流渠道,当线上购物已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促销哪天没有?又何须等618或者双十一呢。

★其四,套路几乎成明牌,促销也便失去了价值

每一次的618或者双十一,总能看见很多消费者反映,说是在促销之前早早就已经收藏好了预购的产品,也关注了价格,但是到了当天就能看见产品明显涨价了,即使加上促销力度,也不过是跟之前的价格差不多。当然,这种套路太明显,很容易被识破。

还有另一种套路便是拼单,满500减50之类的,对于消费者而言,为了省掉减免的50,原本只需购买300块钱的东西,现在需要再买200块才行,这种诱导消费的套路还能诱导多少人呢?

这个618,之所以“不香了”,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此外,对于商家而言,也不能一味地寄望于两个“人造”的购物狂欢节,更多的还是得考虑考虑如何去真正的占领消费者心智,而不是依托促销去实现销量的转化,毕竟这种转化不具备持久性,万一接下来的双十一更冷清呢?

标签: 京东  618  电商  双11  购物狂欢节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