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立陶宛宣布禁止俄罗斯“敏感商品”过境加里宁格勒,包括煤炭、金属、建材、高科技产品等。未来不排除采取切断能源供应管道的措施。
此举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弹,俄罗斯发出报复性警告称,无疑将对这一敌对行为做出回应,相关措施正在跨部门制定中,将对立陶宛人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约1000名俄军在加里宁格勒举行军事演习,参演装备涉及军舰、导弹、火炮等各种重型武器。
面对俄罗斯的军事威慑,立陶宛也是针锋相对。立陶宛总统纳瑟达表示,立陶宛的国防开支必须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容纳规模大得多的北约部队。现在欧洲很多国家的军费GDP只占2%,只有美国常年占西方国家的4%。立陶宛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个时候大幅增加军费意味着大量的战斗。
不过有意思的是,立陶宛的动作很大,但言辞有点“空洞”。立陶宛政府拒绝认为这与俄罗斯和立陶宛的双边关系有关,坚持认为这是执行欧盟的制裁,而不是立陶宛国家的决定。一方面把责任推给欧盟,不愿意承担局势升级的罪责,另一方面又可以把欧盟拖下水,保护自身安全。
立陶宛公正空洞的表现,显然背后有人在推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日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支持我们的北约盟国,我们支持立陶宛。”他还强调了美国对北约第五条的承诺:——对一个国家的攻击将构成对所有国家的攻击,这是坚不可摧的。
普莱斯还表示,美国欢迎立陶宛和其他国家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采取“前所未有的经济措施”。这些熟悉的扩大冲突的挑衅手段,以及幕后的团结,不得不让人想起战前乌克兰的局势。或许美国觉得一个乌克兰搞垮不了俄罗斯,欧洲国家也没有实现真正的团结,所以不惜扩大紧张局势,继续做空欧洲。
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支持立陶宛的封锁措施,但语气颇为胆怯,因为北约目前对波罗的海三国的防御计划是让它们被“俘虏”,然后在180天后“解放”三国。言下之意,北约随时都可以跑。
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对此表示不满,因为波罗的海三国的国土面积远不及乌克兰。如果俄军在战争初期推进,只需要几天就能占领三国。
目前,俄罗斯虽然深陷乌克兰战场,但为了防止北约介入,大量作战力量尤其是空天部队仍未投入战斗,这也是俄乌战场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不过,从俄罗斯的表态来看,虽然俄罗斯没有排除武力惩罚立陶宛的选项,但俄罗斯在动武上还是非常谨慎的。毕竟立陶宛是北约成员国,战争后果无法预测。
另外,加里宁格勒人口只有100万,每年与俄罗斯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量并不算多。俄罗斯完全可以通过海上补充补给,而且在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保护下,北约海军也不敢拦截船只。换句话说,这件事对俄罗斯的实际影响并不大,更多的是外交上的挑衅和恶心。是美国继续给俄罗斯放血,同时约束欧盟的手段。
但问题是,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已经打了一次了,在立陶宛会不会继续打下去,又要被质疑了。如果立陶宛继续和美国鬼混,可能真的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