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今年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618似乎没有往年热闹。疯狂的“挑手”不再那么常见。越来越多的人表示自己的消费金额不如往年。甚至有网友表示,在刚刚过去的618期间,自己一分钱都没花。既然618已经过去了,那就来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618冷清?
1:优惠力度不大。
68购物节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让用户觉得买的东西物有所值。说白了,可以比平时便宜。虽然确实有些商品降价了,但也有一些商品的折扣不尽如人意。既然价格和平时差不多,那就没必要坚持在618期间入手。
原因二:打了折扣的套路。
这是很多人纠结的一点。有些商家玩套路以为用户不会发现,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先提价再打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网友写下某商品5月份的价格,对比618期间的价格,发现打折后的价格更高。这太恶心了,这不是个例。
原因三:选择性缺货
有的商品打折就没货了(问客服,都卖完了,所以人家一直关注补货情况)。一恢复原价就逐步放(问客服说补货了)。这种做法也挺恶心的。比如某知名运动品牌的一双鞋,打折后价格很诱人,但是38码以上总是缺货。乍一看,月销量只有400双。知道有很多人想买这个产品,就不放货。
理由四:折扣不是618独有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618期间的折扣,一旦购物节结束,就会恢复原价,或者说不会有这么高的折扣。但对于部分产品,除了618和双11,同样的折扣往往出现在全年。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种情况,就不再执着于特定时间段的购物。
原因五:我缺钱。
因为今年的特殊情况,很多人的收入减少了,不太可能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地逛街了。即使他们想买,也会把重点放在生活必需品上。一些与日常生活无关的东西,能买多少就买多少。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没钱”。
说实话,以上五个原因,我个人认为最后一个占的比重最大。在座的各位怎么看?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