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淘宝网上比价功能有争议?
据电商报报道,618一直被认为是JD.COM的“主场”,其他平台只能“客场作战”。然而今年618,淘宝天猫却摆出了一副“豁出去了”的架势。
随着规则浮出水面,淘宝天猫618进入倒计时。与往年调整优惠政策不同,今年淘宝天猫在功能上做了彻底的颠覆。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比价”功能。说到比价,就不得不提消费者一直深恶痛绝的“先涨后跌”。
按照平台的设想,618的正确玩法是“薄利多销”,即降价促销,实现商家、消费者和平台的共赢。但有一批商家钻了规则的空子,在618附近逐渐涨价,在活动开始时突然降价。看起来降幅很大,实际上和之前的价格差不多,甚至618还更贵。
以前,针对这种先涨后跌的行为,消费者只能多加注意,尽快拿货,记住价格,防止商家耍花招。不过淘宝天猫上线“比价”功能后,就不用这么麻烦了。进入“好价格”页面后,用户可以看到同一商品在不同店铺的价格,以及该店铺商品的历史价格变化。和别人比,和自己比。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淘宝就已经推出了“价格保障中心”。用户可以为过去90天内投保的订单申请保险,申请成功可退还差额。可见,淘宝天猫在钻空子上已经起到了“杀心”的作用,价格管控会越来越严格。
虽然这个比价功能对于消费者来说看似是一件好事,但也引起了很多商家和网友的不满。根据媒体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调查,就是这样一个功能,网友和商家都给出了负面评价。网友纷纷表示没用。一些网民开玩笑说,这些价格根本不真实,谁给的钱多,谁的价格就最低。还有‘用图片搜索商品不是可以看到最低价吗?"我被带到一家卖假货的小店."可见大家对这个功能并不感兴趣。这些眼睛看透了太多,但这不利于消费者。
也有媒体说这是一场不利于发展的价格战,让商家获利,但最后受益的是淘宝,用低价提高平台竞争力。
面对各种说法,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第二,618之前,大力推比较。真的是滚滚商家吗?
其实说起比价功能,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早在多年前,JD.COM就推出了比价功能,很多第三方网站和app也在提供比价功能。为什么这次淘宝比价会引起这么大的讨论?应该如何看待淘宝的比价功能?
首先,淘宝的比价功能其实是一场自我革命。与JD相比。COM的比价功能,淘宝的比价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JD。COM的核心优势是自营商品,在JD.COM自营购物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价格是非常容易的,因为所有的商品都是一家公司销售的,价格的差异往往只受时间、货源等少数几个因素的影响。自己和自己对比价格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没有第三方参与,所以不会有问题。
但是,淘宝不是自营平台,淘宝。
只是一个平台,在上面卖东西的商家都不属于淘宝,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商铺的价格其实就是各个商铺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进行比价无疑将会让一些相对较小,竞争力较弱的商户失去原先自己的市场空间,这对于淘宝来说无疑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第三方比价软件还曾经被淘宝起诉过,不过在当前互联网电商市场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淘宝还是选择了进一步让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更好,上线官方比价其实就是这种自我革命的体现。
其次,淘宝比价真的是在内卷商户吗?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淘宝的比价功能的确是有一定内卷商户的嫌疑,毕竟大部分的商户都是第三方商户,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动比价无疑会进一步降低商户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可以说之前的淘宝就像是一个经济学上的黑箱,由于上面的商户众多,不同搜索所展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商户的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之间其实遵循的就是一个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原则,我们经常会发现几乎同样的商品,价格却差距往往很大,这其实就是不同店铺不同货源所带来的价格差异。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在淘宝上购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接受了这种盲猜价格的逻辑,当然如果消费者足够有时间有精力完全可以自己去货比三家,不过大多数时候,如果商品的价格差异不大,消费者是不会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去比价的。
而这次淘宝上线的功能就是让这种比价更加方便,对于一些本身渠道能力偏弱的中小商户的确是一定的市场内卷,必然会让部分中小商户面临比之前更大的经营困难。不过相比于京东的比价功能来说,淘宝的比价功能还是比较克制的,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在任意商品都使用这个功能,只能在官方给出的商品里面使用,或者是在详情页面点击 " 比价查询 ",这无疑也是淘宝保护商户避免过度内卷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第三,淘宝比价到底该怎么看呢?说实在,今年以来淘宝的一系列动作实际上都在证明淘宝已经越来越在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各大电商平台之间互相借鉴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所以淘宝无疑是在用更低的姿态去面对竞争,开始学会虚心学习无疑是淘宝当前最大的变化。不过,就以这次的比价功能为例,淘宝推出这些功能特别是在大量非自营商户中推出这个功能,也必须要时刻提防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于部分商户来说,其很有可能采用看上去相似但是却是“李鬼”的商品,或者故意把商品内容变得与其他店铺不同,从而规避比价的现象,真的要做好比价的话,就必须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品质都是一致的,这才是比价存在的核心基础。
虽然,我们没办法完全否认淘宝的做法有推动商户付费上热搜赚钱的想法在其中,但是淘宝的这种做法无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电商特别是线上中小商户的生存环境,电商产业的大发展和大洗牌时代正在来临,面对着这样的变化,各个商户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到底该如何应对了?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