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社融新增2.79万亿(前值9102亿),人民币贷款新增1.89万亿(前值6545亿)。社会融资存量增长10.5%(前值为10.3%),M2增长11.1%(前值为10.5%),M1增长4.6%(前值为5.1%)。
当下社融的特点:激进的短贷与政府,受损的长贷和居民
在今年以来,社融的结构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即为激进的短贷与政府,受损的长贷和居民。与2021,年底的存量同比相比,企业短期融资(票据企业短期贷款)同比上升8.46%,国债同比上升2.3%,企业中长期融资(委托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下降1.3%,居民贷款同比下降4.26%。在从增量数据来看,票据融资同比增加2.08万亿,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增加1.38万亿,政府债券同比增加1.33万亿。居民短期贷款增加6072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万亿,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77万亿。
未来扩信用的难度:10.5%可期,11%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
今年前5个月,从政府债券来看,政府债券增量总计约3万亿元,其中发行专项债券约2万亿元。对于未来的判断,随着6月份专项债务全部兑付,从今年7月份开始,政府债务对社会融资的拉动将明显下降,全年对社会融资的拉动同比约为2.15%。
在从居民贷款来看,前五个月的居民贷款同比减少了2.38万亿。在结构层面,根据今年前4个月的数据观察,居民购房贷款增加4400亿元,同比减少约1.1万亿元,居民购房贷款增加6000亿元,同比减少约9000亿元。关于未来的判断,对于购房贷款而言,根据历史经验,当房贷利率明显高于同比房价时,除非房价预期明显改善,否则同比房贷难以修复。考虑到年内不得投机的限制,即使同比维持目前的房贷存量,我们预计全年新增住房贷款不到3.6万亿元;在对于非购房贷款而言,我们假设随着疫情的恢复,同比增幅将与去年持平(2020年最后三个季度,居民非购房贷款将增加9700亿)。综上,我们预计全年居民贷款增量比去年少2000亿左右,全年社会融资约2.45%。
假设考虑到居民和政府融资相对确定的情境下,企业融资的增速决定了社融修复的高度。社会融资规模年同比增速为11%,则对应全年企业融资增量为20.1万亿元。假设全年社会融资同比增速为10.5%,对应的全年企业融资增量为19.2万亿元。在对其他部分融资维持一定假设的前提下(详见正文),对应11%的社会融资增速,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可能在3.9万亿左右,企业中长期融资(企业中长期贷款委托贷款)的存量增速约为8.7%,比当前高出1.5个百分点左右;对应10.5%的社会融资增速,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可能在3.5万亿元左右,企业中长期融资存量增速约为8.3%,比当前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完成下述条件的前提下,全年社融维持在10.5%以上的概率相对较大:
1)未来7个月,企业的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仍需大幅增加。增加了3万多亿元,同比多增1.5万亿元;2)基建投资维持高位,至少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3)疫情未来不会大规模重演,居民非住房信贷可以持续修复;
但如果想达到11%的社融增速,那么可能需要达成以下几类条件之一:
1)政府债务增加1.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2)房住不炒政策相对更灵活,允许部分城市房价同比超过一定上限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