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与百年疫情的交织,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支撑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压力巨大。在非常时期,如何高效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把握困难与进步,洞察危机与机遇,明确责任与担当。通过三组关键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总书记对民营企业的殷切关怀,学习到他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谋划发展的方法和智慧。
难以推进
“‘难’是任何领域在哲学意义上和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永恒问题。”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出席CPPCC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关注到民营企业的困境:“要进一步发展,还是发展难。”
在困难中发展,蕴含着清晰的辩证思维和发展逻辑。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受企业订单减少、生产成本上升、物流运输不畅等因素影响,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发展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总书记对这些情况一直很关心,在很多场合和会议上研究解决。
2020年3月,在宁波北仑高端汽车零部件模具园区,总书记表态:“这次来调研,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在目前复工复产的情况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他还特意指示随行领导:“中小企业不容易,要关心支持!”
对于大家提出的疑问和期望,总书记明确回应:“党中央对中小企业给予了特殊照顾,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措施”。
“要落实减轻企业税负政策”、“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大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在调研、会议文件、座谈交流过程中,总书记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切关怀清晰可见。
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一直是在“应对挑战、成长起来”的过程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起来的。一直到陆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设民营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7%。从2012年到2021年,中国的私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
危险的机会
越是面临艰难挑战,越是要掌握洞察危险与机遇的辩证法。面对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在危机中培育新机器,在变化的形势中开启新机器”。
“田文”的火灾探测,依靠光学导航系统可以识别1000万公里外的火星。福建富光有限公司是这双“锐利眼睛”的制造商。“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国家都会全力支持。”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富光公司考察时强调。
创新是民营企业转危为机的“金钥匙”。
“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走是没有好处的。现在就看谁能抓住机会,谁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谁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事实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许多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企业表现出很强的“免疫力”
观大势、谋全局、谋创新,始终是总书记心中重要的战略考量。
“加快培育一批制造业‘专精创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民营企业的机遇就在其中。
负责
“民营经济有‘56789’的特点。”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谈到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是它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
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分量不小,中小企业也能办大事。
拿脱贫攻坚来说,“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众多民营企业通过扶持产业、美化村居等方式参与扶贫,仅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就达1万多亿元。面对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压力等各种风险挑战,尤须发挥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
“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引用我国近代著名企业家张謇的例子来阐释企业家精神。
三个多月后,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张謇先生的故居前留下了总书记的凝望和思考。
大道如砥大道直行。“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旗帜鲜明、一以贯之。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坚定信心前行、脚踏实地干事、放心大胆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必将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统筹:崔士鑫
撰文:吴姗
策划:杜尚泽
编辑:卫然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谢环驰,视觉:赖向东、毕晓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