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收藏最近很流行。本来只是一小群人的狂欢,现在和以前的盲盒一样脱离圈子了。
无论是做音乐还是做食品,或者是卖汽车还是卖化妆品,那些知名品牌玩的都是数字收藏,把它们当成“商业惯例”或者“交通代码”。
各种数字收藏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初,中国已有超过100个数字采集平台。少数非藏平台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可见这个新兴市场的火热~
不仅如此,主流官方几乎无法抗拒数字收藏的魅力。近期,各地政府主导的数字馆藏陆续上线。不久前,共青团中央推出了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系列数字馆藏。与此同时,国有资本也进入了数字收藏产业链。比如杭州的“虚拟猴集”、山东的“印章集”等数字收藏平台项目,都宣布正式开工建设。
首先,数字收藏的前景似乎是无限的。但是一位朋友的经历却告诉我,这看似热火朝天的新风口背后,实际已经“满目疮痍”.
一个
爆炒一切
这就是不幸的秘密。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突然来找我借钱。
我感到惊讶和震惊。这个人是我以前前公司的组长。他有一个灵活有趣的脑袋。在我还是一个职场菜鸡的时候,坦诚就教会了我很多经验。我成为常客没多久,他就辞职了,和朋友一起做起了小生意。刚开始我们聊过,但是时间长了,联系就淡了。于是谁也没有想到,两三年后,他为了借钱,再次“复活”。
一开始我以为组长破产了,想安慰安慰他。不曾想,当时他的生意居然因为和朋友闹僵,不到一年就破产了。之后组长还在工作,直到今年疫情严重,工作没了,积蓄也见底了。现在身边的朋友一直都在借。我真的不敢碰网贷,也不想让父母担心。但是我负担不起房租,也吃不下饭。没办法,只能找我要钱。
没想到会有这种发展。组长看起来不像会这么落魄的人。我的直觉是事实没有这么简单,我怕他走上违法的道路。拐弯抹角的聊了一会儿,我终于意识到,他已经被现在大火的数字采集刺痛了。
组长已经失业好几个月了,疫情下不方便找工作。他只是想弄点零花钱维持生活。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在网上接了小物品的单子,很辛苦。后来上网看了目前国内数码收藏的火,白嫖的JPG能卖高价。我真的很感动。
于是,他开始加各种群。在群里潜伏了一段时间后,组长看着群里和他一样对数字收藏知之甚少的人,跟风赚钱。最后,他情不自禁地跟着老板们去做看上去比较靠谱的某平台藏品,这一开始真的让他赚了钱。
“这种感觉真的很爽。虽然花了三四千块钱,但是净利润好几万。我没心思找工作。我每天都刷平台。当时群里很多人玩,赚了很多钱,群里有几十万。你看多了那种消息,和打了鸡血一样,真的很难心态不浮躁。”
于是,在小组的掌声中,组长一边安慰自己太好了就收下吧,一边用押金。他还特意预留了一个月的房租和饭钱作为准备,剩下的10万直接收了一堆群友推荐的,自己觉得有潜力的藏品,开始了发财梦。
事情正如他所料,这些数字
字藏品价格涨了不少,于是他的“再涨涨就收手”也就一拖再拖。但意外就像那血滴子,在你一个没注意的时候直接把你头给收掉。就一天的功夫,平台里的数字藏品全跌了。“当时一看真的头晕冒冷汗,速效救心丸都要不好使了。群友也都在骂,钱被套住了,一群人亏麻了。”“当时有涨一点我卖掉了几个,还有几个我留着呢,看能不能等盘涨起来再抛,不然真的不甘心。我现在也是认清现实了,人别贪心也别想着靠不懂的东西暴富,这次弄完我再也不玩了,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工作赚钱吧。”
听着一向有风度很少飙脏话的小组长激情辱骂,我知道,这个没被创业失败打击到的男人,最终还是被数字藏品搞破防了。而他再三警告我的样子,就像是在对曾经的自己说:
“不要轻易靠近数字藏品,会变得不幸。”
2
错的不是数字藏品
是少数人的无耻和多数人的无知
继炒鞋、炒盲盒、炒冰墩墩之后,数字藏品又成了不少炒友们的心头好。甚至因为数藏操作快速便捷、入手相对方便等特性,吸引了很多像我小组长那样急功近利的小白入坑。而其中他们不少人的遭遇也都与他类似,上网一搜也能看到不少相关新闻报道和求助咨询。
其实,数字藏品也并非是什么特别新鲜的玩意儿,而是国外早就玩起来的“NFT”的本土化称呼,也可以看做是国内“特供版NFT”。
国外的NFT和国内的数字藏品在技术上并无本质差别,两者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但在其运行底链和交易流通层面,以及国内外的监管态度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国外的NFT是基于非中心化的公链上发行流通的,与虚拟货币直接或间接挂钩,金融属性更强。用户可以自主铸造自己的NFT并无限制地流通交易,虽然开放性高但也容易发生偷盗、洗钱、炒作、非法集资等现象。而国内的数字藏品则多是运行在联盟链上甚至私有链的,由平台主导,属于是较封闭的“卖方市场”,相对更加安全,也更能满足市场环境和监管合规需要。
所以有过认真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国内的互联网大厂平台的数藏平台的态度比较谨慎,如蚂蚁的“鲸探”、腾讯的“幻核”、京东的“灵稀”等。他们旗下数藏的质量比较精美具有一定收藏价值,也有后续的赋能,同时限制比较多,官方也并未上线二级市场,当前的流转更多是私下交换和炒作。
除了大厂平台,国内七七八八的数藏小平台更是五花八门,而他们很多都是用户受骗重灾区。这种平台往往参与门槛更低、数藏质量参差不齐,唯独广告哥巨多,还都喜欢混迹在各大论坛网站评论区拉人头。
更可恶的是有些平台就是个空架子,没有区块链技术就随便放上几张JPG图,然后到处空投吸引流量,找点水军营造盛大的暴富假象,等平台吸够血后就直接“跑路”。稍微懂点的人一看几张破图连链都没上直接拉黑,只有小白被骗得团团转。毕竟这种平台就是通过用户转卖和提现等操作赚取手续费盈利的,用户是生是死都不是它们关心的事情。
总之,现在数藏市场上的确挺混乱的,机制非常不健全,割韭菜、炒作投机行为太多。其中一级市场的风险在于项目随时可能跑路。那些没有二级市场的通常也有私下灰色交易硬炒,无法保证用户交易安全;而有二级市场的则可能交易信息不披露,不清晰,很多用户找不到新人接盘就直接烂在手里。
其实类似的玩法数不胜数,无论是数藏还是其他任何东西,一旦变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模式,其结果必定是灾难性的。
当然,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疑惑:国家现在严打虚拟货币炒作,而数藏似乎和它沾亲带故,再加上市场乱象频出,怎么还不取缔?
毕竟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数字藏品也不例外,尽管被人为搞得水深火热,但它依旧有其正面价值和意义。目前国内的数字藏品更强调的是版权记录和收藏价值,希望以其作为文创载体来进一步促进文化发展传承和文创价值变现,这是利好文创市场的。实际上很多大平台也做得不错,还和各种博物馆、景点、非遗之类都有合作。而且这些正经公司也是在正常缴税的。
所以,数字藏品本无错,而是少数人的无耻和多数人的无知,造成了悲剧。从去年NFT爆火到今年国产数藏的浪潮,恰恰证明这种新形态的“社交符号”,背后潜藏丰厚的价值。如何评估数字藏品平台?如何判断数字藏品的价值?在获取到数字藏品时,我们最应该注意什么?怎么能走出人性弱点与知识盲区?摆脱只能做“韭菜”和“接盘侠”的命运?
没有人可以赚取认知以外的钱。一时间的运气能让你小赚一笔,但贪欲会让你无法停止冒险,最后依旧也会因认知的缺失,失去原本就不属于你的财富。
从原来的小圈文化,到如今的流量密码,数字藏品的爆火绝不仅是昙花一现,在未来它拥有成为各元宇宙生态流量入口的潜力。从国内市场来看,“国家队”的入场,各大厂商针对发售的数字藏品增强赋能,以及相关的政策条例逐渐完善,数藏市场也会逐步规范化运行。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观念、新模式、新知识和新技术等也在急速更新换代,这是我们无法拒绝的事实。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果只想抱着有限认知生存一世,那往往会被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冲击得一无是处,甚至快速淘汰。
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通过主动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认知和积累,多跟随无常的变化进行审时度势和随机应变,才有望在未来获得“一线生机”。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