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生儿”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跟随女医生参观嘉兴南湖实验室的牛?

日期: 栏目:体育新闻 浏览:3 评论:0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李蓉分享联盟向家荡区域小额信贷站王延明陆小飞

初夏,嘉兴市南湖区向家荡一带,130公顷的湘湖波光粼粼,岸边繁花似锦,柳暗花明。嘉兴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南湖实验室就坐落在这里。

这个实验室很年轻:2020年11月正式揭牌。2021年初,启动建设推进进程,召开第一次成果汇报会。目前,一期工程8万多平方米的科研用房即将投入使用。

这个“新生儿”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跟随女医生参观嘉兴南湖实验室的牛?

这个实验室非常硬核:它已经通过了第一批新研发;浙江省d机构,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点。中国6位知名院士已率先入驻,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

近日,我们来到南湖实验室,跟随90后博士小杨博士,看看这个实验室的牛在哪里。

这是一个可以做事的地方。

沿着湘湖岸边蜿蜒的道路行驶到南湖实验室,只见湖水清澈开阔,空气清新宜人。

“我叫小杨,是南湖实验室先进生物制造研究中心蛋白质结构方向的负责人。”当我们第一次在中心门口见面时,小杨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

去年9月,30岁的小杨从中科院毕业后来到南湖实验室。“你为什么选择嘉兴?”我们好奇地问。“一开始我犹豫了。我的家人和朋友在北方。一个人来这里是不是太不理智了?但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南湖实验室的定位太吸引我了。”

说话间,小杨带我们去了一楼的露天咖啡厅。“如果你有问题或者累了,只要看看窗外美丽的风景,你就会感觉好一些。”小杨说。我看到缕缕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射进来,看到外面的水和天空令人心旷神怡。

这个“新生儿”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跟随女医生参观嘉兴南湖实验室的牛?

小杨住在附近的人才公寓。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11点,他基本都在忙着做实验,看文献,开会讨论。为了科研,大家经常讨论到半夜。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家的工作态度和热情。他们的认真和努力让小杨相信南湖实验室是一个成功的地方。她说,“南湖实验室就像一个新生儿,充满生机和希望。我们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很多都是90后。作为一名刚毕业的研究员,能够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单位从事自己想做的研究项目,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验室一起成长,我真是太幸运了!”

“南湖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和信息技术两大领域,主要开展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因此,科研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外,还要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南湖实验室人力资源部主任徐新根介绍。

据统计,南湖实验室聚集了各类科研人员191人,平均年龄34岁,其中博士以上学历占比例。

超57%。已正式启动了9个自立项目。

做研究就像沙漠中探路

跟着肖洋穿行在研究中心,整栋3层小楼特别安静。直到进入一楼的分子实验室,我们才在这间200多平方米的大开间里见到十几位科研人员,他们穿着白大褂,忙碌地在实验设备间穿梭。

换上白大褂、戴上手套,我们和肖洋一起进入实验室。一进门,95后科研人员胡威急忙迎上来告诉肖洋:“上次的蛋白质印迹法实验结果出来了,和我们预测的不太一样。”我们跟着凑过去一看,只见仪器屏幕上显示出很多无规则排列的黑色的条带。

肖洋仔细看过后,和胡威来到实验室一侧的白板前,一人一支白板笔,开始边写边讨论起来。糖基化、泛素化、蛋白酶体……这些词汇连在一起,形成他们的讨论链,我们听起来完全是天书。

肖洋介绍,她的团队研究项目之一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潜在抗肿瘤效果的生物药,并争取从实验设计到成果转化都能在南湖实验室完成。

激烈讨论20分钟后,肖洋决定重新做实验,于是和胡威一起开始准备,我们也趁机体验了一番。经过肖洋的简单指导,我们小心翼翼地拿着移液器,从一个滴管中分批吸取含有细胞的溶液,然后挨个垂直注入操作台上的一排器皿里。该器皿有200多个孔,每个孔仅能容纳移液器的枪头,看起来密密麻麻,没几分钟我们就头昏眼花。而肖洋取液、注入一气呵成,迅速又准确。溶液注入完成后,肖洋就将该器皿放入仪器中进行检测。3小时后,重复实验的结果出来了,与之前一致,仍旧和预测的不完全一样。肖洋说,这表明出现了新现象,她和团队成员要再次讨论、分析此前的实验思路。

“做研究就像沙漠中探路,有时候要凭借已有知识进行假设,再一步步证实或证伪。”肖洋感叹。

肖洋告诉我们:“研究中心明年还要采购一套数千万元的冷冻电镜设备用于结构研究,这是目前蛋白质结构领域内最先进的设备。一想到能成为冷冻电镜平台的管理者之一,我就特别有动力。”

南湖实验室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吕勇介绍:“相比一般科研机构,我们这里的科研团队拥有更多技术路线的决定权、资金的支配权以及资源的调度权,以保证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攻破关键技术。”

这个“新生儿”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跟随女医生参观嘉兴南湖实验室的牛?

庆幸自己是其中一员

从实验室出来,肖洋带着我们来到办公室。这天上午,她还要和同事们进行一场在线面试评审。打开电脑,进入视频会议,网络的另一头是一位来自中国科学院、进行第二轮面试的女博士。

“一个课题做了两年还做不出怎么办?”肖洋提问。对方回答:重新审视科研方法、思路,进行调整后继续做,并对此进行了阐述。面试结束后,肖洋比较满意,给她打了高分,并抛出了几个有吸引力的条件:“我们单位坐落在国家4A级景区南湖湘家荡,环境优美。拥有6个中心,每个中心都由院士团队领衔。如果录用,嘉兴本地还有包括购房补贴在内的许多很实在的人才政策,还会提供免费周转房……”

中午12时20分,肖洋匆匆赶去食堂。吃好饭后马上赶回实验室,和项目团队成员分析、探讨下一步工作计划。根据安排,当天下午她还要参加一场线上培训会,内容是中心一套新采购设备的使用和调试。结束后,她还要回到实验室做实验,并为当晚研究中心的一周例会做准备。

南湖实验室还处于初创阶段,肖洋所在的研究中心约20人,除了1位行政助理外,其他都是科研人员。包括肖洋在内共有6位博士,每个人带着一个科研小组。肖洋作为中心主力,除了日常科研,还要负责管理。目前,她每周最多休息一天。

“这样从早到晚连轴转,不累吗?”我们问。肖洋回答:“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我很庆幸自己是其中一员。”

这个“新生儿”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跟随女医生参观嘉兴南湖实验室的牛?

标签: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