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骑手正在李嘉存的一家餐馆排队用餐。(记者窦摄)
“抵押贷款几乎被切断”
小餐饮商家学习线上运营知识。
疫情的反复给个别餐饮商家带来了明显的冲击,有些商家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在东郊经营黄焖鸡米饭的王锦对此深有感触。
“2020年以来,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餐馆两次停业真的很难。”80后餐饮企业家王锦告诉记者,“我东奔西走,筹集资金开了一家小店。这七年换了两次地方,创业的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最困难的时候,房贷差点断掉。”
王锦的商店在西窑坊社区。疫情爆发以来,小区多次关闭,店铺暂停用餐。光顾这家商店的人数减少了,迫使他把生意转到了网上。“我以前对线上运营比较陌生,没有全身心投入。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知识。”王锦说,虽然疫情目前影响不大,但许多消费者仍不愿去商店就餐。为了减少疫情对生意的影响,他决定在网上扩大数量。
“现在近70%的顾客通过外卖订餐,平均每天150单。”王锦说,餐厅的顾客集中在中午,店铺消费的利润只够维持基本的房租、人员等费用,外卖收入成为主要盈利点。
“为了培养线上,我现在花半个小时在线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线上运营能力。”在此期间,王锦过着充实而忙碌的生活。为了能留在餐饮行业,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连锁餐厅“触网”增加收入,弥补大厅就餐损失
面对一次次的爆发,Xi安不少餐饮企业并没有按下“暂停键”,而是主动求变,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需求线上销售。拥有600名员工的金乡郭强城是Xi安当地一家尝试数字化转型的连锁餐饮品牌。
据金乡焗锅城经理马胜利介绍:“去年12月底,金乡焗锅城在Xi安的部分店铺关闭,但公司积极组织员工志愿者加入疫情防控工作,还出动车辆保障民生急用物资的发放。"
在马胜利看来,疫情反复,不断磨练着餐饮人的信心和耐心,往往困难时期也是餐饮企业改变自己的“窗口期”。我们需要通过环境提升、卫生改善、菜品更新、多渠道经营、改善餐饮服务等手段来提高内部竞争力,适应市场。
“最近我们轮番培训员工数字化运营知识,只有努力才能适应市场。”马胜利告诉记者,“在疫情爆发前,金乡郭强市的许多商店不得不在用餐时间排队用餐,因此他们因疫情而关闭了餐厅。现在要想挽回粮食的损失,只能深耕线上渠道,积极拥抱数字化。”
“今年一季度,各门店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把网络销售作为重要一环。”马胜利说,在美团等外卖平台的帮助下,他们优化了店铺的在线页面和产品,并增加了在线品牌故事。为了满足人们居家和办公的需求,推出了单人套餐,单人套餐线一个多月销量突破1000份。在外卖平台上,好评率高达4.8分,还位居五路口人乐园热卖榜第一。
马胜利透露,去年,金乡郭强仅在美团平台上的收入就已经可以抵消餐厅营业额的损失。“疫情第三年,虽然新冠肺炎没有消失,但我们一直保持谨慎乐观。”马胜利说。
我
“疫情中幸存下来的餐饮企业,大多不断加强管理,积极拥抱数字化,不仅挡住了疫情的影响,生意也越做越好。”陕西省餐饮行业商会会长聂磊表示,疫情下,仍有不少餐饮企业难以“突围”,急需救助措施。
企业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餐饮相关企业停业注销数量达88.5万家,2022年1月1日至3月1日,餐饮相关企业停业注销数量达8.58万家。
来帮忙
助困难行业走出困境,今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严重冲击,必须加大纾困和就业兜底等保障力度。对餐饮、零售、旅游等特困行业,在二季度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缓解这些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压力。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因地制宜纷纷推出“地方版”纾困政策,切实帮助餐饮业等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渡过难关。
4月15日,陕西省16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方案》,制定了餐饮业纾困扶持等措施,切实帮助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渡过难关。西安市商务局也出台了六项举措,帮助商贸企业纾困解难。
聂磊认为,疫情等外部因素只是餐饮企业危机的触发点,不能遮蔽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点,餐饮企业需要在顾客体验、产品研发、精细管理上不断提升。“总体看,在多方政策支持与托举下,陕西餐饮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随着疫情好转,线下客流量恢复,餐饮业离重新繁荣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历经几轮疫情的冲击,一些餐饮商家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转行谋生还是继续坚守?餐饮业如何“突围”成为社会焦点话题。
连日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餐饮商家了解到,不少餐饮企业正在苦练内功,革新谋变。与此同时,中央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纾困政策,帮助市场主体减轻税费、社保、房租等负担。相关协会、商会也纷纷发声,帮助餐饮业增强渡过难关的信心。在多方政策托举下,餐饮业正全力应对,一些餐饮企业正在积蓄势能,度过危机。
■记者 王赫
【来源:西安日报】
评论留言